网站首页 > 陕西经济> 文章内容

渭南市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一周年新闻发布辞

※发布时间:2018-3-10 18:45:4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6月10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新闻办公室在省新闻办公室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陕西省人民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伟主持,主发布人渭南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雷超武就渭南市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一周年致新闻发布辞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人渭南市发改委主任褚锦峰就渭南市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以简要介绍。、、中央人民、经济日报、日报、中新社、中国日报、文汇报、大公报、美国侨报、欧洲时报等国内外35家新闻参加。

  首先,我代表渭南市委、市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省新闻办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宣传渭南、展示渭南的平台和机会。下面,受徐新荣市长的委托,我就渭南市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一年来的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并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

  我市辖1区2市8县和渭南高新区、渭南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43万,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是西岳华山所在地,时间的授时中心,司马迁、仓颉、杜康三圣故里;是陕西的“东大门”,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处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渭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中国铁和公覆盖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厚重,旅游景观神奇,产业园区兴起,人力资源富集,是一片投资的热土。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把渭南定位为“一核、一轴、三辐射”空间战略的次核心城市,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煤化工业,为我市加快交通建设,融入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加快城市建设,融入关中都市群;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大西安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有利基础和条件。一年来,我们“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核心,按照“西融(西安经济圈)、东跨(晋豫黄河金三角)、北延(陕北延安)、南联(陕南商洛)”的空间构想,立足渭南区位、资源等优势,初步确定了建设“六个、一个中心”的产业发展思和发展目标。“六个”就是大关中装备制造业、陕北煤化工接续、西部新能源新材料、西部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一个中心”就是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中心城市建成区扩建到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9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让渭南搭上了高速“动车组”,我们非常珍惜这个机遇。一年来,在省委、省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新实践、强力推进。聘请“北大纵横”等高层次研究机构,对全市产业发展进行调研论证,引进大学、长安大学等多名教授、博士在经济部门任职,全面参与、起草和编制了我市《规划》的实施意见。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着眼于《规划》赋予渭南的战略任务,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全面对接,加快融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喜人景象。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3%,比全省快0.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围绕建设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这个大目标,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和园林城市为载体,高质量修编了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东进北扩”战略和“一河两岸、四大组团”的城市框架。用“大水、大绿、大空间”的推进城市建设,开展前所未有的城市大和大开发。年度投资近45亿元,新建城市道35公里,完成旧城拆迁33万平方米,栽植大树40余万株,新增城市绿地5000多亩,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0平方公里,昔日渭南“龙须沟”沋河城区段变成了优美的城市带状公园,南部台塬初现生态屏障。中心城市跻身“省级卫生城市”,创国卫通过省级考核鉴定。渭南这个曾经的“大堡子”,实现了精彩转身,正在变大、变靓、变美!

  基础设施率先突破。渭南高新区、渭南经济开发区等15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五通一平”,完全具备承载发展大工业的基本条件。西(安)潼(关)高速改扩建、渭(南)蒲(城)高速等正在赶工加点建设,年底将全部建成通车。罗(夫)韦(庄)高速、蒲(城)白(水)高速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明年即可开工建设,渭南将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的目标。郑(州)西(安)高铁已如期通车,使渭南成为西部地区首个通高速铁的地市。大(同)西(安)高铁正在全力推进,必将进一步改善我市交通基础条件,为大、大物流、大市场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市将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优化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着力打造培育5个产值百亿元的企业、100个规模以上企业、1000个中小型企业。总投资198亿元的渭南拓日太阳城项目并网发电和光伏玻璃的成功点火,标志着从砂到电完整光伏产业链全面贯通;总投资179亿元的蒲城煤化工产业园正式开工,2013年建成后产值将达70亿元;投资12亿元的中联重科年产2万台土方工程机械项目年内可建成投产;一期投资18亿元的国内最大的环保装备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投资200亿元的中石油韩城煤层气开发项目年内可建成试验井300口;投资33亿元的渭化醋酸醋酐联产项目年内可建成调试;总投资50亿元的新型太阳能光电项目正式签约,即将动工建设;国际皮影产业园、富平国际陶艺文化创意园、潼关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也取得实质进展。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日趋加快,新建蒲城内府机场通过了西北管理局的验定,具备正式通航条件。这些新型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带动性强,对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项目投资增势强劲。牢固树立“经济工作项目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重大项目向大产业和产业集聚区集中。全年实施18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520亿元。其中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6个,10亿元的项目22个,5亿元以上项目17个。不断优化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第14届西洽会上,我市共签约292个招商项目,总投资759亿元,签约项目和投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200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509亿元,增长52%,居全省前茅。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突破800亿元。

  旅游文化魅力彰显。全力将渭南打造为国际山水旅游城市。大思规划,大手笔开发,大产业发展。选择优势,重点突破,全力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投入打造精品景区。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对外影响,增强对外吸引力。成功举办了精彩纷呈、丰富多彩的渭南市第二届文化旅游节。16个景点全面融入晋、冀、陕、豫四省八市 “一证游”,以华山、少华山、洽川为主的山水生态游,以韩城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游,以蒲城桥陵、白水仓颉庙古迹游等旅游精品区已基本形成。

  体制机制实现创新。我们深知,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体制机制必须突破。根据发展需要,我们调整了高新区临渭区管辖区域,理顺了经开区卤阳湖等开发区和华山景区的管理体制,促进重点区域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即将获批。卤阳湖从一个沉寂千年的盐碱荒滩,正在变成一个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设立渭南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总之,《规划》的实施为渭南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提振了渭南人民谋发展、求跨越的信心和干劲。如今的渭南,正处在一个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将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以时不我待的,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加快实施关天规划,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努力当好关天经济区率先发展的排头兵,为促进区域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我们渭南已集聚了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基础,对美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今天我也借此机会,真诚邀请各位全方位地了解渭南,把脉渭南,青睐渭南,为关天经济区、为渭南的发展贡献出无穷的创意和力量。

  “关天经济发展规划” 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充分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从国家战略层面为我们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渭南人民谋发展、求跨越的信心和干劲。为此,《规划》发布后,我们把启动实施《规划》当做大事来抓。

  一是学规划、造氛围。09年7月,市委召开三届七次会议,就贯彻实施《规划》进行了全面动员,随后,聘任大学、长安大学等多名教授、博士后开展专题,邀请和组织境内外16家来渭进行专访,并利用、、、网络等多渠道对外宣传。

  二是做调研、抓落实。2009年7月10月,我们聘请高端专业研究机构,围绕区域定位、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等重大问题展开调研,完成研究报告35篇,形成6大类、12个专项规划,并制定了《渭南市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三是强策划、抓项目。围绕《规划》实施,开发出了18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475亿元,年度投资520亿元。策划包装重点前期项目170个,估算投资1100亿元。

  2009年是《规划》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危机、逆势而为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重点,大抓项目扩投资,提升工业增效益,力保增收促和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比预期好的多,主要指标实现新突破,呈现出“两扩大、两提高、三下降、一协调”的良好态势。“两扩大”:一是全市经济增长14.3%,比全省快0.7个百分点,总量扩大到655.5亿元(2007-2009年,三年来连破400亿、500亿、600亿大关)。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到509.4亿元,增长52.7%,高出全省17.7个百分点,居第一。其中当年15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5亿元,占83.4%。“两提高”:一是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5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2亿元,较2007年翻了一番多,增速高达32.2%,超出全省8.09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分别达到13652元和3584元,分别增长24.1%和20.6%,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快速缩小。“三下降”:一是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单位P能耗2.947吨标煤,同比下降5.21%,四年累计下降15.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一协调”:即产业结构趋于协调,一、二、三产比例由2008年的17.1:45.5:37.4调整为2009年的15.3:47.7:37,第二产业上升2.2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39.5%提升到2009年的41.6%。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内较年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渭南的后发又是明显,发展空间广阔。

  一是区位交通优越。渭南地处我国版图中心,是多条铁、高速公和国省道的核心交汇区。随着西潼高速改扩建,郑西、大西高铁的全线贯通,渭南将完成融入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联外引十分便捷。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明确把渭南定位为西安大都市周边的次核心城市,无疑将使渭南成为中国内陆开发的战略高地。

  二是生产要素富集。渭南地处八百里秦川最为开阔的平原地带,市域国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充足。黄河、渭河、洛河纵观全境,又有秦岭13条支流南北纵贯,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6亿立方。渭南市全国十大职业培训之一,拥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277所,在校学生9万余人,每年培训输送各类技术人才和农民工86万人次。

  三是资源禀赋优越。全市已探明矿藏51种,其中原煤地质储量371亿吨,煤气层储量5000亿立方。钼矿探明储量85万金属吨,规模居亚洲第一。黄金探明储量26金属吨,居全国第三。渭南还有丰富的石灰石、铝矾土、大理石、地热水等资源,为发展现代工业提供强有力支撑。卤阳湖内府机场拥有良好的低飞空域和完备的指挥系统,是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和休闲体验旅游的理想之地。渭南还是陕西最大的“粮仓”和“棉库”,也是中国最优的果菜生产和新兴的畜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前景广阔。

  四是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渭南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煤年产1600万吨,电力总装机737万千瓦,为现代工业,特别是高载能工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煤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和涉农工业,已经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9户。特别是渭南高新区、渭南经济开发区、卤阳湖通航工业园等15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五通一平”,完全具备承载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

  今后十年,我们将以贯彻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按照“依托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作为主线,把深化、对外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根本好转作为目标,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全民创业作为主要抓手,突出中心城市、产业园区和重点城镇建设,强化人才、科技和资本要素聚集,做大做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旅游、文化和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把渭南建设成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西部新兴工业城市、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和关中适宜人居城市。

  一是建设大关中装备制造业。依托中联重科、韩城龙钢、北人印机、陕西压延、国德电器等大型企业,重点发展混凝土泵送机械、汽车起重机、土方挖掘机、印刷机械、纺织机械、煤矿机械、环保机械、节能设备的整机生产和主要零部件制造,扩大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延伸相关服务,建设大关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通用飞机研发、设计、制造、维修、试飞为重点,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同时以航空休闲体验为主题,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业,积极带动通航旅游产业,努力打造西部最具特色的卤阳湖通用航空产业。

  二是建设陕北煤化工接续。依托渭河化工、华山化工、东陈化工三大,稳步发展化肥、甲醇等传统煤化工,大力发展煤化工和精细化工,重点加快煤制焦油、醋酸醋酐、稀烃等下游产品开发,努力构建陕北煤化工的重要接续。

  三是建设西部新能源新材料。依托三大电厂,发展高载能工业,重点在煤焦电、煤电铝、煤电硅等产业寻求突破。依托拓日太阳城建设,实施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半导体照明、白色玻璃等产业项目,加快澄城韦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依托韩城龙钢、金堆钼业、潼关中金矿业等三大企业集团,加快实施工业氧化钼、钼化工、钼合金、特钢冶炼和金精粉冶炼等项目,延伸有色金属采冶加工链条,打造有色金属采冶及深加工。

  四是建设西部重要现代农业产业。通过实施标准化、产业化经营,重点围绕粮棉油、果菜畜深加工,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奶畜制品,积极培养大型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努力打造西安大都市圈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面袋子”、“菜篮子”和“大厨房”。

  五是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构建“大水、大绿、大空间”,着力打造“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重点建设华山、少华山、洽川、韩城等精品景区,打造以华山为龙头,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发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开发旅游、曲艺、创意、装饰、设计、文体、娱乐等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发展“软实力”。

  六是建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以现有9所中省职教学院为主体,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办好职教园区,精心培育优势学科,打造精品专业,发展名牌学院,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七是建设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工业品及文化产品的储运、集散、配送及出口贸易、会展交易等产业,把渭南建成关中东部和豫黄河金三角商贸和物流中心。

  八是建设关中生态宜居城市。我们将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快修编中心城市规划,积极实施中心城市“东进北扩”战略,不断推进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力争使华州区、渭北新区尽快成为城市新的组团。重视城市绿化和水系建设,实施“大树进城”、“花草进城”和“森林围城”,扩大绿色空间,大力创建宜居。加大力度实施旧城区及城中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业中心拓展、房地产开发、社会事业配套等项目,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一是高起点谋划推进工业大发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突出发展煤炭、建材、棉纺、花炮加工等产业,推进合阳西卓子、三阳、白水杜康等煤田开发;加快韩城等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合理发展型材、管材、水泥、陶瓷等产业,建设现代建材。依托大荔棉花生产,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工业。打造韩城“陕西钢城”、大荔“棉纺城”、蒲富“花炮之乡”等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以煤、气为主的新型煤化工,做强以钼、金为主的有色冶金,扩大钼都、潼关金城的品牌竞争力;壮大以印机、纺机为主的机械制造、以果品、奶畜为主的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渭南高新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三大工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通用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伏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主导行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一批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把我市打造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加快提升产业园区。积极争取申报和建设国家级渭南高新区,高起点建设省级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壮大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切实建好国家级渭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陕西渭南循环经济示范区。支持县市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明确各类产业园区的特色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合理承接东南沿海产业的转移。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做优畜牧、林果、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陕西渭南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建设和发展一批绿色果品、高效畜牧养殖现代农业示范。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及生态,健全农村科技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和高效农业。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油、绿色果品、生态奶畜等精深加工和商贸流通业,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扶持发展农业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扶持发展现代观光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进程。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等工程。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突出中心城市旅游地位,发挥华山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以华山、少华山、洽川为主的生态游,以韩城白水蒲城历史人文为主的文化游,以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特色食品为主的民俗游,多样化开发旅游产品,全方位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快华山人文资源与生态景观综合开发,建设华山文化创意园、华山论剑主题公园及西岳庙性开发项目,打响华夏之根这张名片。全力抓好潼关古城恢复开发建设,加快实施黄河金三角文化休闲区项目,挖掘和开发古城、古关、古战场等历史文化资源,再现潼关八景。积极推进白水仓颉庙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韩城梁岱村古墓、党家村民居、大荔沙苑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以渭华起义、陵园为主的红色旅游,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以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为契机,以通用航空产业园为平台,积极发展航空旅游。加快富平国际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州国际皮影艺术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园区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传媒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业、广告业和信息服务业。

  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措施,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引导支持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上的各类科技计划,加快运用高新技术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利用西安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加强技术研发及创新和规模化应用,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推动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以项目为纽带,构建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形成面向不同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

  五是不断扩大对外。积极融入大西安都市圈。主动靠拢、积极融入的,按照借势搭载、借船出海的思,积极在交通、工业、旅游、环保、科技、人才、信息、文化、教育、劳动力培训、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与西安的紧密合作,做到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生态协同、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国资、外资、民资并重原则,围绕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积极引进创税型、科技型、环保型、规模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落户渭南。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拓展国际合作领域。争取设立渭南海关,建设内陆型港口贸易集散和外向型产业保税区。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