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陕西经济> 文章内容

陕西各市2022年P排行榜出炉榆林增量上千亿延安实现进位!

※发布时间:2023-2-14 14:22:42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刚刚过去的2022年,陕西终于迈进“三万亿”大关,并在今年1月19日发布2022年全省经济情况,随后,陕西省十个地级市及杨凌示范区相继披露了2022年详细数据。

  过去的一年,经济发展伴随着风高浪急的国际、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稳定任务、超预期因素冲击……

  具体来看,陕西省全年P总量达到32772.68亿元,稳居全国第14位,占全国比重的2.7%,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年内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在上半年居全国第11位的较好基础上,前移到前三季度第6位,全年稳定在第6位。

  其中,工业运行稳中向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P增速2.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汽车产量从上年全国第13位跃升至第8位。

  汽车产业的发展,受购置税减半等利好政策影响,叠加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汽车产业增加值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长21.3%。

  汽车产量增长67%,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增长2.72倍,高于全国174.5个百分点,占全省汽车产量的76.2%,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4.1%,成为陕西省汽车高速增长主引擎。

  而动力电池和光伏发电等相关电气设备需求旺盛,全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2%,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27.3%、光缆增长11.8%。

  同时,作为陕西近两年的“头号任务”,秦创原总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2021年陕西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700.62亿元,增长10.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5%,居全国第7位,居西部地区首位。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2.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当然,作为能源大省,2022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为稳定全省工业发展基本盘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持续稳定增长,六成以上煤炭外运保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陕西力量。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达到年内最高,发电量、天然气产量均稳定增长。

  而榆林作为全省能源主力军,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543.65亿元,增量更是突破千亿,达到1108.47亿元。

  自2007年开始,抓住中国能源行业黄金时期的榆林长期占据着“二当家交椅”,直至今天,榆林跨越式的发展,让陕西各市区P第二的无人能撼动。

  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7%,制造业增长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8%。从能源和非能源行业看,全市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5%,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增加值增长6.5%,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长6.9%,石油煤炭加工业增长15.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7%;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其中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

  只是榆林能源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已经成为企业足够多、体量足够大、产品足够丰、效益足够好的优势行业。但不能忽视“一煤独大”的问题,必须重视产业转型,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榆林的增量固然喜人,我们也观察到,咸阳在2021年以微弱优势重回前三甲后,2022年依旧保持着相当出色的增长速度,稳坐前三,并在持续拉开与宝鸡的差距。

  当然,2022年陕西各市区P排行榜还是有变化发生,延安在2020年时还与排名第五的渭南有着264.79亿元的差距,2021年时已经将差距缩小到百亿以内,2022年终于以30亿的微弱优势超越渭南,向前进位,登上第五。

  2022年,对西安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多轮疫情的下,口述小姑两瓣湿乎乎西安在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P分别增长2.8%、2.9%、4.0%和4.4%,增速上半年超过全国,全年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和0.1个百分点,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

  西安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P)11486.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较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3.5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071.5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7091.37亿元,增长1.3%。

  于西安而言,“工业强市”是近年来西安持续贯彻的发展战略之一,从产业角度来看,城市的工业实力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2022年,西安聚焦产业强市目标,狠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加速壮大,先进制造业成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

  新增3户产值超百亿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倍增,占全国份额超过14%,比上年提升6.8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加码,制造业增加值占P比重达到19.2%,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

  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凸显,新能源汽车、电子闪存芯片等领域产业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筑基蓄能。全年施工项目3155个,比上年增加144个。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全省5.4和2.4个百分点。工业施工项目占比接近四成,工业投资高位运行,比上年增长25.5%,达到2019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见效成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8%,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即将突破1万家。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将为全市创新引领再赋新能。

  高水平对外扎实推进,中欧班列长安号成功开行跨里海、黑海班列,全年开行量突破4600列,增长20.8%,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排头兵作用凸显。开发区贡献了全市53.6%的P,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形成有力支撑带动。

  在2023,西安正加速复苏的文旅产业必将带来惊喜,而去年开工的诸多重点工业项目,也将在今年实现投产,届时,我们有理由期待2023那张成绩单,能实现大幅突破。

  

关键词:西安经济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