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陕西经济> 文章内容

陕西奏响发展“大合唱”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7-5-14 12:52:4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陕西传媒网消息 (记者 王睿 )安康北医大制药公司在陕南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建成中药原料药及各种提取物、药片剂等16条药品GMP现代化生产线,年产各类中成药及药品达20亿片(颗、包)销往全国。 记者 杜玮摄陕西传媒网消息 (记者 王睿 )安康北医大制药公司在陕南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建成中药原料药及各种提取物、药片剂等16条药品GMP现代化生产线,年产各类中成药及药品达20亿片(颗、包)销往全国。 记者 杜玮摄

  这是陕西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2012年到2016年的变化。近翻一番的数字背后,是陕西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统筹协调的不懈努力。

  发展是对人民需求的最好回应。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自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陕西省根据不同地区之间自然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统筹陕北、关中、陕南三区发展径,稳扎稳打,形成了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城乡区域发展景象,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发展在陕西落地生根的有力证明。

  陕西追赶超越2017年第一季度考核排序4月23日出炉,在市(区)追赶超越综合排序中,前三名被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收入囊中。在追赶超越的城市“竞赛”中,陕南片区“高开高走、量效齐增”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陕西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以总揽全局的智慧,持续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强化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补齐短板、做优特色,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充足后劲。

  在关中,以国家创新试点示范为契机激活发展新动力。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一期)、强生全球供应链生产(一期)、华为全球交换技术中心、华晨汽车产业园、宝鸡吉利汽车产业、西航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部件生产线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辐射带动关中工业结构不断升级。2016年,关中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269.8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59%;京东西北电子商务、铜川新区美佳华商业广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先后落地,助推陕西消费不断增长。2016年,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消费增速均超过关中和全省平均水平,对关中乃至全省消费增长具有决定性的带动作用。

  在陕北,淘汰落后产能,围绕“三个”积极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2016年,榆林未来能源煤制油等重大能化项目顺利达产,煤液化、煤制烯烃占到全国总产能的12%和18%。延安液化天然气产量增长45.1%,发电量增长5.7倍。华能榆神热电联产工程、神华府谷庙沟门煤电一体化工程(二期)、清水川煤电一体化工程(二期)、延长石油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一系列高端能源化工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促使能源化工产品向优质化发展,将为陕北转型持续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在陕南,以绿色循环发展为主线,商洛必康医药产业园二期、比亚迪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等项目基本建成,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更加完善的绿色循环工业体系;体验、休闲式旅游,养老、健康、家政、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园区、秦岭飞行小镇、普汇中金世界港等项目加速布局建设,为区域服务业升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6年,陕南三市投资增速均稳定在20%以上,对全省投资增速起到了较好的正向拉动效应。生态、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前进,让陕南成为陕西发展的亮点区域。

  2012年至2016年,关中P年均增长10.5%,发挥带头辐射作用;陕北年均增长7.1%,实现转型持续发展;陕南年均增长12%,坚定绿色循环发展。2016年关中、陕北、陕南经济总量比为65.6:20.2:14.2,与2011年相比,关中上升4.0个百分点、陕北下降6.9个百分点、陕南上升2.9个百分点。

  4月29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茯茶镇里游客摩肩接踵。“五一”劳动节假期短短三天时间里,这里接待游客61.3万人次,成为本土文化与特色小镇结合、推动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又一典型案例。

  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陕西按照“建设大西安、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总思,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五年,陕西已由农业社会步入工业化社会,城乡结构正在不断演进与优化。我省城镇人口比重在2012年突破50%,2016年达到55.34%,较2011年提高8.04个百分点。到2016年陕西城镇人口增长至2109.9万人,较2011年增加了339.65万人,年均增加67.9万人。

  特色小镇补齐乡镇短板。2011年以来,陕西在全省布局35个重点示范镇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省财政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每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通过“两镇”建设,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宜居宜业、人口聚集的中心。

  移民搬迁开辟城镇化新径。从陕南、陕北避灾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到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移民搬迁,2011年至2016年,陕西累计实现移民搬迁248万人。原来生活在地区、贫困山区的群众,通过移民搬迁实现在城镇地区集中安置,生活在新型社区,就业在产业园区,使陕北、陕南地区城镇人口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陕南地区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由11.92缩小至9.44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提速成城乡统筹新支撑。没有县域经济的壮大,城乡一体化就是一句空话。五年来,陕西省以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2016年,全省80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达到8927.9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6.6%。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近1.4倍。县域经济的增强,使产业、人口迅速聚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速资源在城乡间流动。到2016年,全省县域城镇人口达到1001.5万人,县域城镇化率达到43.4%。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全省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持续优化,城市面貌逐步改善,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至201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1年的11.41平方米提升至12.57平方米;人均城市道面积由13.72平方米提升至15.67平方米;燃气普及率由92.09%提升至94.73%。

  2016年9月,宝鸡市蔡家坡教育中学投入使用,迎来第一批学生。崭新的校园按照陕西省示范高中和城市寄宿制初中标准建设,孩子们兴奋地说:“我们的学校很漂亮,跟电视上大城市的校园一样!”

  据陕西统计局分析报告,2016年陕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33.9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50395元,约合为7587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群众获得感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陕西省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解决好群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点,把共享发展变成一件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惠的实事和好事。

  城乡统筹发展,要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五年来,陕西省把民生“八大工程”扩大到民生“十大工程”,通过精准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就业、创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百姓生活迈上新台阶。201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440元,是2011年的1.56倍,相当于全国水平的8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96元,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6%。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七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1年的3.63:1缩小至2016年的3.03:1。同时,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农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标准从2012年的2020元/人年提高到2016年的3015元/人年,提高后的水平与脱贫标准一致;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二连调”,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447.95元。

  在创新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共享中托起民生“保障网”。陕西省委、省按照“五个扎实”要求,带领全省人民砥砺前行、奋力追赶超越。

  发改委文章充分肯定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同时向社会公开其推进旅游工作的情况。经过三个阶段的演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旅游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也基本形成。

  为强化税收征管,完善税源控制机制,实现税收工作科学化和信息化,今年以来,新密市地税局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依靠社会力量,规范行政执法,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税的力度,切实实现了在税收征管上从以前地税局一家“战斗”的“独角戏”到各部门参与的“大合唱”。

推荐:

关键词:陕西发展